Thursday 29 September 2011

恍若一場奇幻旅程



/ 楊雅筑



意識瘤 – 活躍的生命體

        每一個人都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,存有個別思想,而身體、心理和自身情感之間的某種交流,對外與社會產生連結,於是產生個體表現。個體運用感知、思考、記憶等心理活動,對自己的身心狀態與環境中人、事、物變化的覺察與認識,而認識的經過就是意識的歷程。在個體意識歷程中,因個別差異與當下注意程度的不同,而經驗到不同的意識層面。可能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瑣事、進行中的重大事件、美好的過往,它們如青春囈語、播放中的非線性片段、跳躍的空間碎片、又或是刻印在腦海裡的記憶場景…。

        觀念和意識並不存在於實體空間,然而當腦中存有甚至充斥著它們時,以較為寬廣的概念來說,它們確實佔據了我們的腦部「空間」。以「瘤」來作為意識累積、凝聚、集合…等的表徵,是個奇特的概念。「瘤」是由個體本身增生的細胞,逐漸擴散,有良性與惡性的分別,即如同個體意識的正負面一般。瘤細胞具有超過正常的增生力,是個活躍的生命體,作為一個藝術創作者,使用各自的創作語彙,將腦中的生命體轉化為藝術作品,意識瘤自個體的腦中延伸至對外傳達之承載媒介。藝術家們對創作的熱忱,則成為駕馭此意識生命體移轉成為表徵的原動力。


旅人 . 共生

        來自各地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具有各自的社會文化背景,再孕育出每個藝術創作者所獨有的個人特質,是為個體性(individuality),當這樣志趣相投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時,彼此之間所存在的共通點和文化差異,演藝出一場精彩的盛會。 這些藝術家之中,有來自澳洲、加拿大、日本、南非、台灣的年輕藝術家,有的國外藝術家在高雄教英文,深入了解台灣本土文化,有的旅居國外或仍在自己國家繼續從事創作。而台灣的藝術家也同樣的,有的已經帶著他們的藝術出境旅行,在外地學習、交流之後,再度回到台灣,有些是仍在學中的新生代藝術家們,在認同自我的同時,也在找尋自己創作的定位,遊走在台灣的城市之中,又或者去駐村尋求更多的新知。由此看來,這樣的情況呈現出普遍性(universality),一種旅人的姿態和心境,永遠想再認識新世界和新視界的心,不斷的自我挑戰。

        在這個聯展中,儘管展出的11位藝術家們在語言、文化、社會背景、生活習慣…等方面有所差異,但由於存有共同理念和興趣,日漸形成了社群意識,一種精神上的能量亦會在他們之間流動,這是一種在體制之外文化層面的微融合,越界生活的景象。


奇幻之門

        每個藝術家的創作都像一扇門,開了門走進去,都是另一個不同的世界、不同的視野。像是電影「帕納大師的魔幻冒險」(The 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),布簾後面進入了屬於自己或別人的濳意識;又或是「變腦」(Being John Malkovich),感受著對方的知覺看見了對方的視線,對一切事物都產生了共鳴。10位不同身份背景的藝術家,雖然大部份在風格上不盡相同,卻又在某種層面上有著共通的聯結性,整個展場的空間像是一座奇幻境地,讓人充滿好奇,不由得想踏上旅程好好的遊歷一番,探索其中的奧祕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